2024年12月16日至20日,结合《生态环境保护基础》课程学习,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的情境化教学活动,例如通过查找家乡环境污染案例以及治理情况,并融入自己感悟进行汇报;以小组形式讨论如何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;通过实地调查固体废物来源、处理与处置方法,将成果以PPT形式进行汇报等。学生们全心投入,个个热情高涨,学习氛围热烈而浓厚。
![](/__local/4/5B/76/59B818F7B03375BDF472DDDBE22_E0FA875B_11946.jpg)
学习汇报
![](/__local/A/2C/17/30D5DC0D069B62114512101695D_46760BF3_F54A.jpg)
讨论汇报
![](/__local/4/54/50/76D4E345995EA634BEB5F282870_F57F3BF0_E2AE.jpg)
调查汇报
学生汇报后,任课老师何红娟细致入微地进行点评,对同学们勤勉好学的态度给予充分肯定,对他们的自我展现表达了由衷赞赏,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,激励学生学会相互欣赏、自我肯定,勇于尝试,力求人人都能在舞台上绽放光彩。
这种的教学活动形式,贯彻了“以学生为主体,教师为主导”的教学理念,也是一次学生学习的自我总结、相互学习的机会,既开阔了学生视野,也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,同时更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,点燃了学生爱国爱家乡爱专业的情感,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中实现了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,提高了学习效果,提升了综合素质。
图文:何红娟
一审一校:何红娟
二审二校:王辰
三审三校:覃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