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18日下午,生态环境保护学院于南楼302机房举办“课程体系建设”专题培训讲座,讲座由曹雯雯、廖丹雪两位老师作为主讲人,为全院教师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精彩分享。

曹雯雯教授进行讲授
曹雯雯以《基于新专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》为题,系统阐述了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最新框架。她对比新旧专业标准,强调“职业面向”与“培养目标”的迭代升级,指出需紧密对接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行业需求,优化课程教学内容。曹雯雯通过解析专业定位、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及培养规格,提出“岗课赛证”融通理念,倡导将岗位能力要求直接嵌入课程设计,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“零脱节”。

廖丹雪老师进行分享
廖丹雪老师则围绕《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块化设计》,详细分享了从职业岗位到课程模块的转化逻辑。她以DACUM(课程开发分析法)为核心工具,结合环境监测员国家职业标准案例,演示如何通过岗位调研、任务分解和KSA(知识、技能、素养)模型,将工作职责转化为课程模块。例如,针对“中和岗位”的DACUM表,廖丹雪讲解了如何将安全操作、工艺控制等职责细化为具体课程内容,并强调“知行合一”的教学设计理念。她提出,课程开发需广泛参考行业标准、企业规范及竞赛要求,确保学生具备“即战力”。

讲座现场
讲座现场互动频繁,与会教师就“职业标准与课程衔接的实操难点”“DACUM表的本土化应用”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。老师们表示,此次培训为课程体系重构提供了清晰的方法论,尤其是模块化设计与岗位能力映射的案例,极具借鉴价值。
此次培训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、推进“三教”改革的重要举措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推动课程体系与行业动态同步更新,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
图文:刘冬冬
一审一校:刘冬冬
二审二校:王辰
三审三校:覃源